1/26/2015

where have all the marine animals gone?

因為人類科技的"限制",使得海洋所受的衝擊筆陸地來的小,即便如此,人類開發的威力也逐步進逼海洋生態系,衷心期望,人類能有足夠的智慧,在對於海洋破壞殆盡之前喊停。

http://www.sciencemag.org/content/347/6219/1255641.abstract?sid=b7ffe366-8e52-4a1e-b8dc-af0df8fc9d84

1/25/2015

魚從哪裡來?

最近有兩個跟”魚”有關的新聞,第一,魚販魚目混珠,謊稱鯖魚為黑鮪,大賺黑心財;第二,綠色和平公布良心壽司,三井、爭鮮不及格。新聞發布之後,結果如何呢?

1/22/2015

讓臺灣大步邁向「海洋國家」-《海岸管理法》三讀通過

臺灣四面環海,本島海岸線長約1,500多公里,隨著海岸地區的開發,維護自然海岸資源,海岸地區的保護、防護與開發乃當務之急,但臺灣長年來並未有任何較健全的法律因應之。為促進海岸地區土地之合理利用,健全海岸管理,針對國內現有管理癥結,參酌國外管理制度,在2014年六月,行政院通過內政部擬具的《海岸法》草案,同年11月底立法院一讀通過《海岸法》草案初審,在經過專家學者請益、各黨派協商後,《海岸管理法》於2015121日三讀通過。
事實上,海岸管理法的起草至今,可以說經過了1/4世紀。本所邱文彥老師長年為臺灣海岸發聲,在立法院期間更如火如荼的進行協商與催生,讓我們一起分享,《海岸管理法》三讀通過時邱老師於立法院的感言

1/20/2015

你見過牠嗎? 讓鯨鯊更自在悠遊~~

海洋中最大的魚獲得國際保護

鯨鯊身為世界上最大的魚類 可重達40000磅和40英尺長。雖然體型很大,但因牠們個性溫順,人們可以放心地與牠們共游,也因牠們巨大的體積,讓國際組織們決定善加保護,包括IATTC於近期限制東太平洋鮪魚圍網使用集魚器,以降低對於鯨鯊的衝擊。
漁民也體認到,因鯨鯊是如此巨大,牠們自然而然會吸引鮪魚,在汪洋大海就像一個集魚器。導致部分漁民在鯨鯊周圍部署網具以捕捉鮪魚,進而使被圍網包圍的鯨鯊受傷或死亡,為了保護鯨鯊不被圍網傷害,美洲熱帶鮪魚委員會於2013年通過決議,禁止在鯨鯊周圍放置袋網,並要求漁民如果誤捕鯨鯊,需安然無恙的情況下放回海中。雖然美國的圍網船並不使用此漁法捕魚,但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仍在九月頒布法規禁止美國漁船在EPO使用該漁法,確保符合IATTC要求。

Biggest fish in the ocean receives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http://www.westcoast.fisheries.noaa.gov/stories/2014/18_12182014_whale_shark_protection.html

1/12/2015

【論文分享】為什麼漁民不支持保育?談泰國海洋保護區的治理與管理和對生計的影響對當地社區的感知

為什麼當地人會不支持保育:
談泰國海洋保護區的治理與管理和對生計的影響對當地社區的感知

大家都知道,海洋保護區是當今最熱門也被認為是有效的漁業資源管理方法之一,但是在相關議題上,常常得不到地方居民或是權益相關人的支持,今天與大家分享Nathan James BennettPhilip Dearden2014年發表於marine policy的文章,以泰國的案例探討此議題。
海洋保護區是一個眾所皆知的養護和漁業管理工具,一個海洋保護區的成功,其前提通常是要有當地民眾的支持,因此會強烈地受到當地社區對於管理和治理的觀點所形成之看法影響。保護區可以對當地社區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這些影響包含了社會,經濟,文化和政治等相關廣泛的面相,因此如何避免成為一個資源保護上成功而社區發展上失敗的計畫,成了一個重要的議題。本文借鑒了對泰國安達曼海岸社區混和方法研究的結果,探討海洋保護區影響民生資源或資產的看法和成果,以及治理和管理的流程。該地區包括17個國家海洋公園以及附近高度依賴沿海資源的農村社區。
結果顯示接受採訪的參與者們認為國家海洋公園已經對農業和漁業造成負面影響,卻只帶來微不足道的旅遊產業。對產業的影響,均認為是海洋保護區削弱了獲取文化,社會,政治,經濟,自然,人力,物力和政治等資產開發的支持所造成之結果。如此多的問題也對海洋保護區能造成的保護成果,形成了正反兩面截然不同的意見。目前當地居民對於海洋保護區治理和管理流程的看法普遍呈現負面。這些結果指出必須進行一些策略與行動,以改善海洋保護區與社區的關係、管理和治理流程以及社會經濟和保護的成果。

泰國安達曼海一 
圖片來源:http://www.hopetrip.com.hk/news/201311/41655.html


參考資料: Bennett, N. J., & Dearden, P. (2014). Why local people do not support conservation: Community perceptions of marine protected area livelihood impacts,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Thailand. Marine Policy, 44, 107-116.

加州海洋生物保護法與海洋保護區之執行

走私和賦稅之間的關聯及執法現況之研析—菸品走私為例

by  文毅

摘要
非法貿易的範圍和定義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框架公約煙草控制的第1條規定,指任何經法律禁止的活動或行為,其過程涉及到生產,出貨,收據,持有,分發,銷售或購買,包括意在便利或協助此類的任何活動或行為。非法貿易通常表現為三種主要的和相互關聯的方面:走私,假冒和地方稅收迴避產品。這是已經成為了一個全球性的現象,涵蓋各大洲,無論高收入或低收入國家無一倖免。香煙,被高度徵稅,便於運輸,並擁有一個利潤豐厚的風險回報比率,是世界上非法貨物中易最販賣的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