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2016

2015海洋高峰會之承諾(簡要版)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黃向文副教授兼任所長
回溯20146月,美國發起第一屆海洋高峰會,呼籲國際社會正視人類對於海洋的破壞,積極採取行動。該會議由國務卿主持,吉里巴斯等總統及多國部長出席,歐巴馬總統更宣布設立面積近七十萬平方公里的夏威夷海洋保護區,成為當時最大的海洋保護區。今年,由智利接棒,於105-6日在Valparaiso,一個位居太平洋畔的海洋城市舉辦,會議由智利總統開幕,有來自11個國家部長發言,出席者涵蓋56國、超過五百人,我國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黃向文也應邀與會。
為什麼要舉辦本次會議?人類來自海洋,更因為海洋與人類生活、經濟密切相關。90%的貿易經由海洋、40%人口居住於海洋地區,如果從產值看,海洋足以名列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然而,面對多項衝擊,包括有三分之一的商業物種已經過度捕撈,每年有數百萬噸汙染流入海洋,因為氣候變遷,海水酸化開始影響珊瑚礁以及水產養殖收益,更因為全球海洋其實是連在一起,所以海洋保護更需要國際合作。此次海洋高峰會不僅是宣示,更具體展現第一次會議成果及對未來的承諾。迄會議閉幕,各國家與團體做出八十餘項承諾,投入資金超過二兆美元,並由美國及歐盟接下20162017會議主辦國。以下,就來看看本次會議關切議題與重點承諾:


主題一有關海洋保護區
國家地理頻道基金會代表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只有禁捕區的資源有顯著成長,多功能使用區的資源其實並無明顯起色。對於許多漁民反對,渠認為海洋保護區(禁捕區)比例有限,不到全部海洋的1%,換言之,仍有99%水域可作業,即便是海洋保護區,仍有休閒娛樂漁業等經濟行為可確保收益。而目前各國投入漁業補貼的預算(估計每年250億美元)遠高於將珍貴海域列為海洋保護區的執法(預估每年一億八千萬美元)所需,所以,海洋保護區仍有發展與強化的空間。
而就政府部門作為,紐西蘭於會前一周公告面積62萬平方公里的Kermadec保護區,其面積達紐西蘭專屬經濟水域的15%。智利宣示成立Nazca-Desventuradas及復活島兩個保護區,總面積超過一百萬平方公里。巴拿馬也將成立Cordillera de Coiba以及 Banco Volcan 兩個面積合計超過三萬平方公里的保護區,並於2016年投入超過一百萬美金管理。歐盟也希望能在2020年讓其水域內的海洋保護區面積達到10%
主題二 海洋酸化
談到氣候變遷,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溶入海洋後造成酸鹼度降低(酸化),進而影響海洋生物體中碳酸鈣的形成,對於貝類生物的成長造成衝擊,進而影響貝類水產養殖收益。現今各國開始投入經費監控海水酸化狀況,並研發減少碳排量衝擊的可能方法,或尋找能抗酸化的珊瑚礁並了解及機制。為此,美國、紐西蘭、巴拿馬都投入數百萬經費於科研及教育宣導計畫,研究水域涵蓋印度洋、太平洋,中國也宣示將減少碳排量。這些呼籲也希望能夠發揮影響力,有助促使十二月在巴黎舉辦的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會議通過新的(減碳)公約。
主題三 海洋汙染
海洋垃圾,特別是塑膠(微粒)的數量急遽增加,不僅危害到海洋生物(如海鳥、海龜、魚類),也間接影響到人類經濟活動及糧食問題。美國近年協助菲律賓以及印尼沿海社區將漁具類海洋垃圾轉化為能源,近期更與中國簽署協定,從廈門、威海、舊金山、及紐約等四個港口開始合作減少垃圾量。哥斯大黎加將於兩年內制定海洋垃圾防治計畫。歐盟更推動回收資源經濟,希望在2019年將一次性塑膠袋的使用量減半。美國將在2016年投入一百五十萬美金,嘗試減少海洋生態系中的海洋垃圾。為支持政府各項作為,Ocean Conservancy也宣布將投入二百五十萬美金在亞太地區協助兩個城市發展海洋垃圾管理計畫。
主題四 有關永續漁業
永續漁業的首要敵人便是非法、未報告、不受管制漁業,由於本議題牽涉廣泛,使用工具跟方法也顯得多元。包括美國成立水產品產銷履歷計畫,密切追蹤漁獲以確保該水產品並非來自非法漁業,並與智利、挪威、紐西蘭、帛琉等國家合作執行海洋偵查計畫(Sea Scout);智利宣布批准1995跨界及高度洄游魚種公約,並將成立海洋政策委員會,以因應各項挑戰;紐西蘭宣布將投入三千二百萬美金改善太平洋地區漁業管理;哥斯大黎加發展海洋利用國家計畫,在兩年內整合相關機構;挪威投入一千八百萬美元執行魚類發展(Fish for Develop Program)四年計畫;對於帛琉,因為較缺乏執法經費,也與美日等國透過雙邊合作備忘錄以強化漁業監控體系。歐盟說明其抵抗非法漁業的法規與做法,包括近期將台灣與葛摩列為黃卡警告國家,希望加強合作減少非法漁業。
主題五 社區參與及能力建構
本次會議不僅是政府官員宣示,更有許多島國社區代表,包括智利復活島島主、菲律賓Dagupan市市長、智利Juan Fernandez市長、法屬波里尼西亞Rapa省代表等分享他們在社區推廣海洋保育的經驗與成就。與會的多個民間基金會與環保團體也慷慨解囊,積極贊助相關活動以及協助開發中國家、社區的能力建構。包括全球環境組織自2014年開始推行為期四年的沿岸漁業倡議,希望從地區著手,強化沿岸漁業管理、成立產銷平台。WWF在智利投入十年250萬美金計畫,協助其發展藍鯨的科學監控以及能力建構計畫。Rockefeller 基金會提供智利、巴西以及菲律賓5400萬美元,協助其發展海洋漁業管理計畫。Marisla基金會捐助150萬美金協助OceanaGoogle等機構合作發展全球漁船監控系統,讓非法漁船無所遁形。
主題六 跨界與高度洄游物種公約二十年
會議最末一節由美國Balton大使主持,與幾位國際法學者共同回顧1995年魚種公約通過的背景、該國際法對於國際漁業管理架構的影響以及未來的展望,也同時思考2008通過的港口國措施公約批准進度,乃至於研議中的公海生物多樣性保育倡議的方向,希望能鑑往知來,為國際海洋法制注入更多有力工具。
總結
各國之所以願意在美國與智利的號召下共襄盛舉,重點就在於海洋只有一個,不是單一個人或國家保護就能竟全功。甫於九月底於紐約通過的永續發展綱要2030議程將永續海洋列為目標之一,其重點囊括過度漁撈、海洋垃圾與酸化等問題。此次海洋高峰會討論議題從永續漁業、海洋汙染、海水酸化三項延伸增加到海洋保護區、社區參與、國際海洋法治理,清楚告訴我們保護海洋的重點何在,觀諸各國發布的政策及其與發展經驗觀之,均值得吾人深思與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