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6

美國海鮮進口監控計劃拍板定案


    美國政府於128日下定決心實施NOAA海鮮進口監控計劃(Seafood Import Monitoring Program)以進一步防堵非法漁業,計畫將於20181月正式實施。這項法案能順利推行其實與歐巴馬總統在其任期內不只一次公開倡議其決心,有很大的關係(http://www.nmfs.noaa.gov/ia/iuu/taskforce.html),那就進入正題~


計畫概述

  •  NOAA在整個計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建立大量資訊以識別非法漁獲,並進一步阻止進入美國市場。
  • 收集將重點物種的交易資料,並持續追蹤。
  • 單一的數據窗口,全美統一以國際貿易數據系統(ITDS)製作進口和出口的報告。  
  • 海鮮進口監控計劃不是一個標章計劃,也不是消費者導向的。其精神本於去年8月通過的史帝文斯漁業養護管理法(Magnuson-Stevens Fishery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Act
  • 整個產業鏈也都需要清楚呈現,包含從產地到進入美國的每一個關卡







優先物種名單
  • 鮑魚 *
  • 大西洋鱈魚                 
  • 藍蟹(大西洋)       
  • 鬼頭刀
  • 石斑魚                                   
  • 帝王蟹(紅)             
  • 太平洋真鱈                    
  • 紅鯛魚
  • 海參
  • 鯊魚
  •  *
  • 旗魚
  • 鮪魚 (包含長鰭鮪、大目鮪、正鰹、黃鰭鮪、黑鮪)

實行
201811,表列的優先物種將強制實行,打*的物種如鮑魚和蝦子則逐步實施。






計畫網站 : http://www.iuufishing.noaa.gov/
原文網站: http://www.iuufishing.noaa.gov/RecommendationsandActions/RECOMMENDATION1415/FinalRuleTraceability.aspx


覺得單一窗口的資料庫建立實在是很方便,希望川普上任後還能落實囉~~



12/09/2016

海資所~給2016新生


      各位新生,歡迎你們加入海資所的行列。
藉由以下的篇幅,希望有助各位了解海資所的師生們在做些甚麼。

      海資所的中文網址如下,最近正在更新中,
期待2016年底可以有更嶄新完整的風貌呈現。                     

      以下是FB網頁,有各項最新動態與海洋事務議題、資源保育管理新知分享


11/21/2016

Not in the record 非會議記錄


明年要選秘書長,需要制定徵才公告與程序。大家為了祕書長要會講幾種語言吵半天,而且是已經吵了很多輪。巴西、挪威、日本等堅持會講一種就好,歐盟等國認為ICCAT這種多國官方語言的組織,二種語言是基本要求。象牙海岸說我們要的秘書長必須會說法文,吵了半年。挪威很生氣的說,那歐盟秘書長是不是要會講十五種語言 ? 巴西說,我們要找秘書長又不是要找翻譯! 主席說,也沒有錯啦,可是,我們也沒法總是派個翻譯陪著祕書長。

全方位保育鮪旗鯊-記ICCAT第20屆特別會議

2016/11/21

大西洋鮪類國際保育委員會第20屆特別會議於20161114-21日在葡萄牙維拉摩拉舉行,此次適逢ICCAT公約通過之五十週年慶,締約方達51個,出席國家包括46個會員、我國等3個合作非會員、3個國際組織、2個非締約方,以及22個非政府組織,總人數達700人。



10/18/2016

冠企鵝屬產卵小知識


冠企鵝屬(Crested penguins)擁有黃色的眉毛,非常容易辨認,而且它們長得很滑稽又可愛。但是,你們知道它們產卵的方式很特別嗎?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b/Macaroni_%28js%291.jpg



它們在任何產卵季都是孵兩顆蛋。第一顆(A-egg)總是比第二顆(B-egg)小,甚至小了1857%,比其他任何鳥類的差異還大。因此A- egg有個注定的命運- 雌企鵝會將它趕出鳥巢,有時它們也會拒絕孵化A-egg。若偶然間A-egg孵化了,也只會有一隻能成為雛鳥,而這通常是體型較大的B-egg

1960年代以來,演化生物學家對這奇特的現象感到困惑。為什麼A-egg永遠比B-egg小?既然A-egg最終會死亡,為何冠企鵝屬要將它生產?為何不直接把能量專注於一顆蛋,就像國王和帝王企鵝一樣?

『多年來生物學家常辯說,這絕對有個調適的基本模式。』Dalhousie大學的Glenn Crossin教授表示。有些人認為A-egg是作為保險,以防B-egg意外被掠食者搶奪或無意間被雄企鵝弄傷。有人則認為A-egg可能是『使用中』的標示,即通知其它企鵝那個巢已經『滿座』。但Crossin表示,沒有任何實驗證明這些說法。

1990年,Simon Fraser大學的Tony Williams教授提出一個不同的看法。他發現南極的冬天時,多數企鵝都在冰原附近,冠企鵝屬卻進入大海。長達六個月間,它們完全不回岸上,而是持續在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寒冷水中快速游泳,就為了覓食,也是動物界裡最長的覓食旅途之一。這段期間就是雌企鵝開始排卵並產生A-egg的時候。

確切來說,它們在海中製造蛋膜(yolk)。這過程長達16天,且雌長冠企鵝(Macaroni penguins)會在重新著陸的714天後就開始產卵。2010年,CrossinWilliams發現抵達岸上時最快產卵、需在海上用最長時間製造蛋膜的雌長冠企鵝也有最大的AB蛋大小差異~

他們推測,雌企鵝要在製造蛋的同時快速游泳非常困難,因為兩者都是激烈活動,需要很多能量。當雌企鵝被迫成為快速的『泳將』,就不能好好地排卵,所以開始游泳時排的第一個蛋會很小!著陸後,冠企鵝屬可以將能量付諸排卵,所以B-egg比較大。相較之下,其它企鵝會在著陸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後才開始產卵。只有冠企鵝屬會有這種不幸的重疊期。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CrossinWilliams收集16種孵兩顆蛋的企鵝數據。他們發現六種冠企鵝屬中,回到陸地後最快產卵的物種會孵出大小差異最明顯的蛋,而其他十種企鵝中沒有這現象。這證明冠企鵝屬因為在海中待得久而孵出小的A-egg,也就是物種在外待得越久,A-egg就越小,這是他們團隊在Royal Society Journal中提出的報告。

Crossin說,有人認為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後,冠企鵝屬會放棄排第一次的卵,但它們沒這麼做,可能是因為缺乏抵抗力- 剔除、忽略或摧毀一顆發育不全的蛋比控制自己的生殖週期和重組卵巢的生物形態還簡單得多~
看來適應不良才是比較合理解釋。


影片中有可愛的企鵝,還有企鵝研究員標識企鵝以確認它們生活狀況的片段,主要目的是控制商業捕撈對企鵝的傷害。
你說這是不是很療愈的工作?
企鵝研究員:『雖然它們很頑皮,但它們讓我每天都很美好和享受!』


來源: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10/why-penguins-lay-two-eggs-science/

大巴哈馬淺灘汚斑白眼鮫的食性轉變及棲地忠誠度研究



近年來大家關心的海洋魚類資源永續管理議題,使許多人意識到生活史訊息的重要,例如魚可以活幾歲(年齡成長研究)、產生多少子代(生殖學研究)、吃什麼(食性研究)、一生當中游來游去的到底是去了哪裡(移動或洄游研究);其中魚類的移動對於資源管理者來說是最有挑戰性的議題。要是魚每年都會回到同一個地方,代表這個地方在這種魚的一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就是”棲地忠誠度”(site-fidelity)的概念,若可以進一步預測魚來的時間、移動的方向、來此的目的,就可以提供資源管理更多詳細的資料,制定更完善的管理策略。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ceanic_whitetip_shark#/media/File:Carcharhinus_longimanus_1.jpg


     今天介紹這篇期刊論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於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被列入附錄2的污斑白眼鮫(Carcharhinus longimanus, Oceanic whitetip shark),事實上我國已明令禁止漁獲此物種。一篇2004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墨西哥灣污斑白眼鮫的族群量在過去50年以來以下降了99%,對於本種的相關生物學訊息有了解的迫切性。

位於西大西洋巴哈馬的凱特島(Cat island)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每年固定時間可以觀察到污斑白眼鮫的地方,Madigan等人在2011年至2014年間進行此種標識再補以及穩定性同位素的研究,希望可以了解污斑白眼鮫來到凱特島的目的(交配、繁殖、攝食),以及是否每年來的個體都相同(棲地忠誠度)。研究結果證明,對污斑白眼鮫來說凱特島就是一個可以攝食高營養位階食物的地方,研究團隊分析了代謝速度不同的組織,以穩定性同位素分析證實,污斑白眼鮫在來到凱特島之前所攝食的中表層掠食性硬骨魚比例以及頭足類的比例相近,但靠近凱特島之後會改以高營養的中表層掠食性硬骨魚類為攝食目標。而在此出現的鯊魚全部都是成熟的個體,且幾乎都是雌魚、58%懷孕的機率等等現象皆表示凱特島並非污斑白眼鮫交配的水域。利用標示在捕獲再目擊的辨識方法,研究團隊發現有20%以上的污斑白眼鮫會重複回到凱特島,證明凱特島對於污斑白眼鮫來說是個重要的據點,也間接證實了污斑白眼鮫有棲地忠誠度的表現。

未來應該進一步以電子籤標識的方式進行更長期的觀測,希望可預測污斑白眼鮫的行為或移動模式,以提供更完善的資源管理建議。






論文文獻:Madigan, D. J., Brooks, E. J., Bond, M. E., Gelsleichter, J., Howey, L. A., Abercrombie, D. L., ... & Chapman, D. D. (2015). Diet shift and site-fidelity of oceanic whitetip sharks Carcharhinus longimanus along the Great Bahama Bank.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529, 185-197.

分享者:游紀汝 博士生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研究所)


10/11/2016

科學 vs 政治 Story 1 看鯊魚管制議題

October 6, 2016
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科學會議倒數第二天
秘書處報告有關ICCAT與CITES的合作協議
本來只是例行性報告,想說聽聽進度就好
只是秘書處剛說完
日本就有點不悅的舉牌,
得到主席同意之後
日本代表說,雙方基於善意合作
但是,CITES剛剛在本周通過將兩類鯊魚列入附錄二 管制貿易物種
之前,FAO專家已經向CITES表達過,這樣的提案並不符合科學研究基礎
但CITES執意不聽,將之列入會議提案並通過,
此舉恐不利於ICCAT與CITES爾後的合作。
對此,要求於會議紀錄中表達ICCAT科學委員會的不滿

10/08/2016

有夢最美 - 2016 ICCAT SCRS 50 周年年會

上午九點於Hotel Velazquez開議,計有26個會員國、合作非會員(我國)FAOIGOBirdlife International, WWF, Oceana, PEW, ISSFNGO組織近百位參加。會議過程說明如次:

議程一 開幕

SCRS主席Die博士開場,先交由秘書長Meski致詞,說明今年ICCAT迎接五十周年,本委員會非常努力達成多項成就,也有很多艱鉅挑戰,特別是有很多新科技用來蒐集資料,讓科學家通力合作提升評估效率,秘書處也很榮幸協助科學家。SCRS主席歡迎與會者,感謝各位上周的努力,希望本周會議能有效率地進行。

10/02/2016

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

當我們的海洋塑膠回來復仇

Dr. Won Joon Shim
紀錄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專員


謝謝國立海洋大學黃向文老師與荒野保護協會胡介申先生的邀請,他們希望我的演講能提升各位對海洋廢棄物的關注;特別是其中的塑膠、這些我們自己製造的塑膠。


9/30/2016

一窺大西洋黑鮪研究計畫(GBYP)

第一次聽到大西洋黑鮪研究計畫,有種石破天驚的衝擊,不過就一種魚,可以讓歐盟投入六年19,075,000歐元(換算當年匯率為7.63億新台幣)經費、大量科學家人力。不禁好奇,這個產業對於歐盟到底有多重要?大部分的黑鮪不都賣到日本市場當生魚片嗎? 回頭想想,台灣的遠洋鮪漁業研究經費,如果不列計漁業統計與觀察員計畫,一年投入所有鮪旗鯊類研究的經費約1500萬元,那麼,ICCAT大西洋黑鮪六年計畫可以讓台灣遠洋鮪釣漁業研究進行50年。(當然,這些經費也不是一次到位,歐盟也會視執行成果,決定是否繼續支持,目前僅執行62%)

9/23/2016

水下文化資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西元2009年通過生效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台灣的《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於2015通過、公佈與施行,母法確立,未來亦會逐年編列經費,有足夠的資源,期盼使我國週邊海域豐富的水下文化資產,在具體明確的法律規範下,能獲得更有效的保存、保護與管理。

但是跨領域的共同合作與全面性的檢視台灣海域,規劃整體發展發向,培育相關人是未來的重點與挑戰。例如培育相關專業人才,未來的就業保障?或是向其他單位協調借調專業人力會比較符合現實情況?我們期盼在這個新領域各方先進與人才能共同合作,動起來~所以大家先來一起了解吧~


本所邱文彥教授精彩的簡報。

9/14/2016

當南海的資源都被掏空…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Fisheries I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本文翻譯自Rachael BaleAUGUST 29, 2016發表在National Geographic的文章

        菲律賓漁民Christopher Tubo說道:在很多年前,南海可以抓到660磅的黑皮旗魚(blue marlin),大家也都可以載著大批高價魚種回家。Tubo望著四年來賴以維施蘇祿海(Sulu Sea)悠悠的說:如今這情形已不復見。


Sulu Sea

            Tubo住在Puerto Princesa,一個面對蘇祿海,在菲律賓群島東邊,南海西邊的島嶼。他是32萬仰賴南海維生的菲律賓漁民其中一個,也是因中國干擾而大量往其他水域作業的其中一個漁民。2012年初,中國在該海域的主權爭端中展現更嚴厲的姿態,還在爭議島嶼建造軍事設施並增加海巡以喝阻他國漁民。

       一個海巡艦用砲彈攻擊Tubo的朋友漁船後,他開始不去南海捕魚。他描繪中國飛機和海軍艦如何將他國漁民阻擋在爭議海域之外。若接近那個區域,可能回不了家。 越南籍漁民也有相同遭遇。約200個來自Ly Son島嶼的越籍漁民在2012年遭中國漁船攻擊。

       南海圍繞約370萬平方公里,是經濟、軍事和環境重地,5兆的國際貿易在這水域發生,其生物多樣性也被稱為海洋版的亞馬遜森林;而其魚類資源提供周邊十個國家的重要食物來源及上百萬個工作機會。

        其中,中國、菲律賓、越南、臺灣、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尼為這裡的水域及資源起爭端。因此可以理解為什麼所有焦點都放在政治及軍事爭議上。若因為這些聲明而引發戰爭,會造成兩大勢力——中國和美國的對立(美國是菲律賓長期盟國及菲律賓在太平洋自由航行的擔保國)

        然而,還有一較少人知卻嚴重威脅南海的要素:「過度捕撈」。這是全球最重要漁業之一,超過370萬人仰賴維生並每年賺進數十億元。但是經過幾十年的自由捕撈,日益減少的系群開始威脅食品安全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

       中國宣稱自己有幾乎全部的南海主權,因為有歷史管轄權,也就是中國自己劃定的九段線。其他南海爭端國,包含菲律賓,則根據UNCLOS的國際協議作為自己劃定海事區域的聲明。

       2013年,為了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菲律賓在荷蘭海牙仲裁法庭提案,而中國拒絕參與。712日,法庭宣布中國喪失所有在1996聯合國公約認可的歷史根據之權利,中國則誓言忽視該裁決。

漁獲競爭強化了爭端,爭端則加深漁民間的競爭,加劇系群破壞。南海某些區域剩下50年前的不到十分之一的系群,高價魚種如鮪魚和石斑魚越加稀少。來自邁阿密大學研究該區礁石的生物學家McManus:我們面對著全球漁業崩解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且是上百物種一個接一個加速瓦解。

|前線的漁民|

       當沿岸資源枯竭,漁民被迫到離岸及爭端水域求維生。中國抓住這個機會鼓勵國漁民作業以強調主權。北京鞏固海巡、在漁船加裝軍事設備及提供水和燃油補貼給較大較好的漁船,甚至特別補貼在爭議的南沙群島捕魚的漁民。
『小型中國漁民到南沙群島捕魚唯一的原因就是政府付錢讓他們去。這又加速系群的崩解。』華盛頓智庫-策略研究中心的Gregory Poling說道。
中國開始建造人工魚礁於南沙群島礁石,以鞏固其島上軍事設施,也阻止他國進入捕撈來積極加強島嶼主權。





       Kalayaan市的市長Eugenio Bito-onon, Jr.是個直率的菲律賓代表。作者在一個島上狹窄的衛星辦公室與他見面,他辦公室貼滿了巨大的南海地圖,上面都有他手寫的標記和五顏六色的點,代表每個國家宣稱的地點。

       Thitu,位於南沙群島的小島,住了約200菲律賓居民及少數軍隊,是他們主權的宣示。島上的米、衣服、肥皂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需通過船隻或空運送達,且他們唯一的電源是兩台政府所屬的發電機。

       然而中國漁船已經把礁石捕撈殆盡。「過去三年,中國人從沒離開過Bonito-Onon說道。「中國漁船來了又走,互相取代,但是每天都會看到他們的漁船。」 菲籍鮪漁船船長Gilbert Elefane說:到南海的兩週航次一定會看到上百艘漁船,多為中國籍,而數年前還只有不到30艘。

|沒有法制的海洋|

       只要南海爭議持續,該區的漁業就沒有受規範的一天。
當國家嘗試保衛自己的漁場,緊張的關係就會燃起。三月份,印尼海事法規執行官員逮捕八個違法捕撈的中國人。他們當時在印尼Natuna5公里內水域。Natuna本身並無爭議,但其北部水域富含天然氣,成為新的焦點。依國際法它屬於印尼,但部分與中國的九段線宣言重疊,因此中國宣稱他們擁有捕魚權。
當印尼漁船將中國漁船拖吊回碼頭,一個備有武力的中國海巡出現干擾要使其漁船解放,印尼方則被迫將漁船釋放。

       你們難以確定自己正執行的是誰的法規,因為漁業法規有許多重疊。各國都因利益而故意侵犯他國漁業法規。Poling表示。這是因為遵守他國漁業法規就等於接受該國對某區域有管轄權,因此沒有國家願意這麼做。

       2012年,一個菲律賓海軍戰艦在Scarborough淺灘(離菲律賓海岸220km)嘗試逮捕中國漁民,因懷疑他們進行非法捕撈及盜獵罕有珊瑚、巨蚌及鯊魚。一名中國海巡船出面並阻止逮捕行為而造成僵局。十週後,雙方同意撤回,但當菲律賓人員離開,中國卻留在當地控制該區淺灘。

       當菲律賓漁民意識漁獲體型越來越小,就開始借力於較危險及非法的捕撈方式。Blast爆破漁法——在水底下引爆自製炸彈一次殺害大量的魚;Cyanide氰化漁法——在魚的臉上噴出毒素導致暈厥,然後捕撈活礁石魚類提供香港和其他大型亞洲城市的高級海鮮餐廳。這兩種方式會殺害珊瑚和其他魚類,附帶將海洋帶往過漁的危機。

|圍城下的礁石|

       中國島嶼發展和盜獵巨蚌造成這些物種在南海的礁石破壞。例如為加深港口做的疏浚造成嚴重破壞及建造島嶼的沉積導致礁石窒息等。我預測很有可能未來近一半的礁石會大幅減少,因為破壞太嚴重。海洋生物學家John McManus表示。

       當某個礁石被破壞,生態系就會瓦解。礁石魚類將失去棲息地,遠洋魚種如鮪魚失去重要的食物來源。此外,南海的礁石互相連通,幼魚在海裡乘著海流以豐富其他礁石。當礁石消失,幼魚來源也會消失,那麼魚類物種也將會永遠滅絕。

       McManus:很多被破壞的礁石能夠在十年或二十年內恢復,但前提是島嶼發展和破壞巨蚌的盜獵行為停止。『和平公園』—— 一種所有國家凍結主張並終止所有活動(如島嶼發展)的海洋保護區,是一個很理想的概念。

       許多專家表示區域性合作管理可幫助南海漁業永續,這需要大幅縮減漁船數量及限制漁法,如夜晚利用強力燈光吸引鮪魚的大型漁船。這些都會反過來有助漁民生計。

       2015年,哥倫比亞大學的Rashid SumailaWilliam Cheung的報告預測在永續管理計劃下,鮪魚和鯖魚可在2045年恢復17倍;礁石魚類則會恢復15%,漁獲和礁石魚類的價值也會提升,另外價值也高的鯊魚和石斑魚也會恢復。

       但是,亞洲海事透明倡議的Poling懷疑這個計劃是否真的會實施。他說:『這需要將爭端擱置才能解決,這有可能發生但不是很簡單。為了達到成功的共同管理系統,第一步是同意討論的範圍。中國仍堅持其九段線聲明而其他國家則根據國際法作為自己主張的基礎,所以協議不太可能達成。』

       如今,南海最重要的資源 —— 魚,即將消失。各國卻消極地看待甚至積極鼓勵其漁民捕撈更多。

       南海,何時才能盼到爭端停止,共同永續利用資源的那一天?


原文: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6/08/wildlife-south-china-sea-overfishing-threatens-collapse/
原文有許多精采圖片喔!

9/10/2016

新時代,新期許 - 2016年 永續臺灣行動綱領

緣由
回顧第一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始自2002年,由黃監察委員煌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李校長國添及邱教授文彥策劃,與各界共同發表「高雄海洋宣言」,臚列二十項行動綱領。回應國際海洋治理情勢以及該宣言,政府於2004年成立「海洋事務推動委員會」、2006年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2007 年公布《海洋教育白皮書》、臺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和成功大學等大學陸續設立海洋事務研究所。之後,黃煌雄監察委與環保署邱文彥副署長於2009年於台北舉辦「第二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針對氣候變遷與衝擊適應、海洋保護與資源復育、航運貿易與港灣再造、海洋科技與創新發展、海洋產業與策略選擇、海洋教育與人才培育以及水下考古與文化資產保存等七項議題分項研議,並通過「台北海洋宣言」,囊括二十七項行動綱領。20142月,第三屆「海洋與臺灣學術研討會」於台北召開,該會通過《2014海洋臺灣行動綱領》,針對七類海洋議題提出35項行動計畫。之後,臺灣的海洋事務在法制面足有進展,包含20136月通過《濕地保育法》、20151月通過《海岸管理法》、201512月通過《國土計畫法》。特別是20156月,《海洋委員會組織法》及其下屬三機關()《海洋保育署組織法》、《海岸巡防署組織法》、《國家海洋研究院組織法》三讀通過,建構臺灣海洋專責機關之架構與職權。
有感於國際間對於海洋環境與資源的關切、氣候變遷議題之發展,因應新政府上任,「第四屆海洋與臺灣研討會」於93日、4日舉辦,本次邀請外籍海洋議題專家學者,期待與國際合作接軌。國內產官學者各界針對「藍色經濟」、「海洋教科文發展」、「海洋保育」及「海岸與海域管理」等四項重要議題發表報告,更有十位來自關心海洋的非政府組織和熱衷海洋研究的年輕人,在大會分享其推廣海洋教育及研究的心路歷程,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