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2016


The Blob That Cooked the Pacific



故事從一隻在旱獺灣被發現的長鬚鯨開始。
Kathi Lefebvre是一名駐NOAA華盛頓州的研究員,她研究其中一些長鬚鯨,但無法確認究竟什麼原因導致它的死亡。作者和Lefebvre在阿拉斯加的卡徹馬克海灣發現瀕死的海獺在岸邊爬行,而在Kenai Mountains海獺的死亡率也急速增加。

其實,北美西岸近年來發生許多動物的死亡。海星、海鳥、海獅、海獺和鯨魚都難逃厄運。這些動物死亡的方式各異,但都有個共同點—— 事件都發生在西岸水溫異常的時期。
2013年開始,阿拉斯加灣就有異常的水溫情形。人們稱這當時的大氣高壓系統為『嚴重有彈性的海脊』,就是它造成那邊海灣雷聲頻繁。
究竟化石燃料是不是造成二氧化碳及地球暖化的主因?沒人有解答。長期暖化雖然沒有直接證明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卻是最頭號的『嫌疑犯』。

研究人員也走訪Oregon海岸,發現東太平洋的巨大變化。從海中撈起的網子裡,磷蝦的數量已急劇減少,當地也好幾個月沒有看到磷蝦。看來海洋繼續暖化的情形還沒有停歇。
1998年,Lefebvre還是博士學生。她發現許多海獅開始生病、顫抖。原來每到春天,一種藻類會大量釋放產生一種神經毒——軟骨藻酸,並在貝類體內累積。人類攝食後最嚴重可能造成死亡,也會影響野生動物。

當年,Lefebvre在海獅糞便發現軟骨藻酸,那也是首次發現這種有毒藻類會傷害海洋哺乳類。直到2015年,藻類又大量釋放,毒素濃度比正常高出了30倍。經過研究後,發現一些魚類如鳀魚體內的量會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
原文影片中的海獅因為毒素而全身顫抖,不禁讓人心疼。
不止如此,還有鯨魚的死亡。研究員從它們體內發現軟骨藻酸,但那毒素退得太快讓科學家無從得知劑量究竟是多是少。雖然沒辦法證實,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學者則表示一共同的理論:『鯨魚吃磷蝦、橈足類和體內蘊含有毒藻類的魚,即造成它們直接死亡或其他能力的損害』

201512月,暖水團 (blob)減緩,聖嬰現象強力來襲。科學家們表示暖水團以後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更頻繁和嚴重。有毒藻類釋放也會出現,甚至範圍擴大、毒性更高。

當然,不是所有的暖水團都在預告些什麼事件。 有些動植物會適應,有些則遷移。
海洋的變化萬千,像是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線改變、深海缺氧區域增加、海洋酸化威脅貝類
我們難以預測下一步會是什麼,更何況,我們對現狀都不是完全了解。

Lefebvre最終沒有解開海獺的謎團。年終發生了304隻海獺死亡,相當於近期平均的五倍。其中1/5檢驗結果對有毒藻類呈陽性反應,但是鏈球菌感染仍是大多的海獺死因。所以謎底究竟是什麼,是有毒藻類還是海水溫度上升?

感覺得到作者心中無限感慨。
我們帶著時代進步,是否也有把我們的海洋一起帶上?


原文: 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magazine/2016/09/warm-water-pacific-coast-algae-nin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