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2014

海資所古麥福音校外教學心得


高雄市漁業文化館
之前漁業文化館在大學時期就已經有參訪過了,所以並不陌生,就當作是 複習漁業的一些基本概念與知識,也很幸運的,導覽員是以前高海的學長,學長 接著介紹了高雄最重要的三種洋漁業,即鮪魚、魷魚、秋刀魚,參觀之前學長有 把我們先領到了簡報室,有點像我之前所看過,介紹陽明海運的影片,初步的瞭 解,使我們馬上對於館內的展示內容更容易上手。
展區部分:分為遠洋拖網漁業、沿近海漁業、養殖漁、鮪魚漁業、魷 魚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洋資源保育、漁業合作及國外基地...等 每一區學長都 是重點式的提及每個部份的概念,館內主要介紹鮪魚、魷魚及秋刀魚這三種遠洋 漁業,當然也介紹了目標魚種的種類以及生態、各種漁具漁法的概念、以及主要 的漁場和產季,也介紹了這三種遠洋漁業的加工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用途,比如說 鮪魚生魚片的經濟價值,每個部份分為大腹(OTORO)、中腹(CHIU-TORO)、赤身 (AKAMI) ,又以 OTORO 魚體腹部之前段,含豐富之 DHA,肉質鮮滑而帶有濃郁特 有的香味,由於數量稀少,價位極高,在鮪魚的部位中,也有提到血合肉組織富 含脂質、維生素、酵素、紅蛋白、細胞色素,因此被認為具有特殊功能組織,被 認為與魚類洄游能力有密切關係,至於基本的魚獲處理學長也有提到:去尾、放 血、打腦通神經、清內臟、凍結處理。

台灣區鮪魚公會
一開始,由曾是海大學長的黃昭欽-台灣區鮪魚公會總幹事,為我們介紹 台灣遠洋鮪漁業的歷史、現況與發展。其中提到民國六十六年十一月更名為「台 灣區遠洋鮪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在民國五十九年成立之初,會員只有 62 家公司,漁船 170 艘,漁船最高噸位亦只有 300 噸左右,在經會員努力不懈及政 府之大力輔導,最高峰期間所屬會員漁業公司約有 540 餘家、包括超低溫鮪延繩 釣船、長鰭鮪延繩釣船及大型美式圍網漁船等共有 640 餘艘,作業海域遍佈三大 洋區。在資源管理及受限於國際所分配給我國之配額量有限,因此超低溫鮪延繩 釣漁船自民國 94 起實施減船策略,陸續亦有業者配合政府辦理漁船收購等計 畫。
總幹事在魚價與匯率損失的部分提到---- 2011 年和 2013 年作為比較:
*2011
40 上大目鮪
*平均魚價 965 匯率 0.398 *一公噸魚=965,000 =384,070 新台幣 *2013 40 大目鮪
*平均魚價 690 匯率 0.287 *一公噸魚=690,000=198,030
由此可知,匯率對魚漁獲物的進出口有很大的影響... 也有提到鮪魚業的沿革,分為:日據時期、光復初期、民國 40 年代、民國 50-60 年代、民國 70-80 年代、民國 80 末期至 90 年代 才邁入國際漁業管理。

NARLABS 國家實驗研究院
關於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
Taiwan Ocean Research Institute) 簡稱為 TORI,實驗室的研究計畫包括了五大軸向:臺灣海域長期水文觀
測與分析、海洋災害防治研究、海事工程研究、海洋探測科技研究及海洋資訊服 務網建置等。目前我國第一艘自製之 2700 噸級海洋研究船-海研五號,當時我 們參觀 LAB 時沒有參觀到海研五號,是因為剛好研究船在沿岸做資料收集,不過 中心的研究員說可以透過線上的即時觀測船位的位置,了解海研五號的航程記錄, 不過都要事先申請,也有提到海底地震與板塊位移監測計畫,台灣陸上地震測站 密度為世界第一,所以 TORI 實驗室的研究員和中研院、中山大學共同研發海底 地震儀,於民國 98 年開始海域測試,民國 99 年將長期佈放與回收均有效收錄於 裝置內的海底地底資料系統,研究員也有提到自製海底地震儀 YardBird OBS 的 發展已經進入量產階段,與韓國海洋與發展研究院 KORDI 進行技術交流,在韓國 釜山海域佈放海底地震儀進行資料蒐集。
其中讓我覺得很特別,也是第一次接觸的是「岩心庫」,其中有個研 究的標題是【看懂岩心反射色,要你懂的台灣氣候變遷】,後來才知道,在地質 調查工作中, 為瞭解海床以下地基結構、岩層特性等地質構造,利用岩心鑽探 工具所鑽取圓柱狀的岩層標本,稱為岩心標本。岩心能紀錄過去所發生地質事件, 地質學家常將單一地區鑽井的岩心用不同的符號按岩性及岩層埋藏的順序畫成 柱狀的剖面圖。單一岩心所反映的地層資料是有限的,將不同地點岩心剖面互相 關聯比較,最後才能建立整個地區詳細完整的地層剖面資料。

The 15th APEC Roundtablemeeting
關於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圓桌會議, 一到會場領了自己的識別證,拿了今天開會的摘要,坐下來觀察各國的學
者代表,報章雜誌說中華台北老實說我都沒有什麼想法看法,當桌上的立牌寫著 「chinese Taipei」我才發現,在國外用英文溝通,然而一個國家地位的重要性, 此刻才完全明白,當司儀君佩學姊宣告會議開始時,一個個學者上去將簡報呈現 給我們,其實,我只有單字聽得懂,很多部分都像是背景音樂似的就帶過了,聽 了日本、台灣、韓國、印尼,各學者一開始都簡單的介紹鰻魚的生活史,才知道 原來鰻魚,一生只產一次卵,產卵后就死亡,屬於降河洄遊性魚類,和鮭魚完全 相反,其生活史分為 6 個不同的發育階段,為了適應不同環境,不同階段的體型 及體色都有很大的改變:卵期、柳葉鰻、玻璃鰻、鰻線、黃鰻、銀鰻,然而令我 驚訝的是鰻魚的性別是後天環境決定的,因族群數量少時,雌魚的比例會增加。 也有提到耳石是魚類的碳酸鈣結晶,形成日週輪,以耳石來了解鰻魚生活史,美 國學者 Dr.Nancy 提及 IUCN 將日本鰻列入瀕危物種,因過度捕撈魚苗、河川棲地 破壞,全球環境變遷引起海水及溪流溫度變化也可能讓鰻魚適應不良,也希望 APEC 的各經濟體,一起想出具體的辦法,看到日本、韓國學者除了簡單介紹周 邊洄游的情形,也大致知道已經有能力少量孵化日本鰻苗,日本教授也說最近幾 年日本、韓國、中華台北與中國大陸均面臨鰻苗資源驟減考量,鰻魚屬迴游性魚類,所以需要共同資源管理。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濕地距離成大至少有 40 分鐘的車程,下遊覽車,天氣非常的好,太 陽很大,首先會英文的導覽員先把我們領到簡報室讓我們對於台江國家公園有些 初步的了解,後來搭遊覽車到乘船處-海寮碼頭的龍海號為合法的漁業兼營觀光 膠筏的船家,在船上基本要求都要穿上救生衣,其實我還蠻訝異的因為船上兩個 導覽員都會用英文溝通,雖然不會說很流利,但是語意都有達到,如果太艱深的 劉老師都會代為回答,一路上到的景點有:鹽水溪口濕地、網仔寮沙洲、七股潟 湖,其中養殖蚵田的蚵棚共有三種,分為垂下式、浮棚式、平掛式,依地形、季 節、潮汐的不同,其中以平掛式為潟湖養殖的最大特色,船長也有為我們示範如 何從蚵架取出來以及手拋網,也有到網仔寮沙洲上參觀有一個平台可以看到美麗 的沙灘以及大海,其中有一個漁法很特別利用槓桿原理,把原本在海平面下的網 具提上來,儘管提上來時只有幾隻小小魚。
沿路的紅樹林真的很美,讓台江一帶的水域都有豐富的資源以及避風港,回 到上船處時,船長通知我們還有蚵炭烤可以吃,真的有學到、有玩到、有吃到阿, 看著兩個外國學者吃得不亦樂乎,不過店家也有告知我們,海域生態的問題,真 的不建議我們生食,免得影響健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