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2014

海資所劉庭佑校外教學心得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103 年度海資所學生校外教學心得報告
就讀科系: 海資所
學生姓名: 劉庭佑
學生年級: 碩士班一年級
此次參訪的目的是參加「APEC 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 議」,並有兩天時間拜訪高雄海洋局與海洋科技研究中心,並探索台江國家公園 的神秘面貌。這是我進入研究所所參加的第二次研討會,相較於第一次匆忙的只 聽了演講者報告,這一次我們先前往了高雄的漁業相關部門參觀,了解一些海洋 的資訊,在第一站的海洋局裡我詳細的認識了台灣的鮪魚捕撈業,這些大洋洄游 性魚類的洄游路徑實在讓我驚豔,迴游路徑範圍大得令人瞠目結舌,同樣讓人驚 嘆的就是我國的遠洋鮪漁業了!在海洋局中所看到的資料顯示我國遠洋漁業連 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是世界最重要鮪魚生產國之一,直接的顯示了台灣是個漁 業強國。台灣的漁業技術受到日本很多的影響,同樣是海島國家,更加愛吃生魚 片的日本人在捕撈法上從以前開始便日益精進,與他們瓜葛至深的我們當然也不 落人後,從漁具漁法、冷凍冷藏設備、食品加工、造船修船等技術,彼此都有很 大的進步,並皆成為了漁業大國!



鮪魚的處理並不像大部分其他魚貨捕撈起來直接冷凍處理,當鮪魚被捕上船 的那刻起就要加緊腳步趕快處裡,是一項速度與技術的體力活,魚肉能否新鮮、 魚體是否漂亮能賣出好價錢就看這一道程序了,我覺得這是鮪魚捕撈作業中最重 要的一刻。相較於鮪魚這種較為複雜的漁業,同館還接觸到了捕魷魚的漁業,對 比來看魷魚的作業程序似乎就簡單不少,在了解完捕撈方法後,海洋局的人向我 們介紹了目前的鮪魚捕撈作業的狀況,在甚麼都漲價的現在漁船生活也漸漸吃緊 了,逐年升高的油價加上進入他國經濟海域的費用等等,讓我忍不住去想若在這 個鮪漁業繼續瘋狂捕撈的年代,若是能夠因為成本增加而打退一些漁船的捕撈, 是否對於鮪魚的保育是件好事呢?又是否能夠讓鮪魚的數量能夠稍微回升。


第二站所來到的是海洋科技研究中心,進入到他們的實驗室後,最讓我映象 深刻且震撼非海洋地震儀與海底無人探測機莫屬!這些機器的精密設計、運作原 理等等,都讓我了解到現在的科技竟是如此的發達,不僅能夠將深海的面貌用聲 納與紅外線來探出地形原貌,更可以使用無人探測機到深海去蒐集海床上的岩石 甚至動植物,而位於板塊交接處的台灣,地震儀可以更正確地蒐集台灣海域板塊 活動之詳細資料,提供更細膩且正確的資訊。結束了第一天的參訪讓我吸取許多 我不知道的知識,也讓我了解到現在的科技有多麼發達,這一天是趟很充實的參 訪,讓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 

第二天的行程就是此次的主要重點,是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主辦的「第 15 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此 次會議邀請了印尼、泰國、美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以及中 華台北等多國的代表,當日所探討的議題為「鰻魚的資源保育與管理」。鰻魚是 種奇特且複雜的生物,迴游於淡水與鹹水之間,使得他們的分布非常地廣闊,而 鰻魚生活史也不簡單,在其中一篇文獻中講述到鰻魚在繁殖階段時會有性轉變的 發生,使母魚比例高於公魚,這些資訊讓我對鰻魚更加的好奇且想了解。
在會議中我雖然不能夠百分之百的理解某些意思與數據,但以一些簡單的英 文與投影片的統計圖表,還是能理解大半,這次的會議主要針對兩種鰻類,分別 是日本鰻(Japanese eel)以及歐洲鰻(European eel),在過去的二十年中, 兩種鰻類的資源量都在逐年減少,原因大多是棲地被破壞(在 Resource Status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Eel in Chinese Taipei 這篇文獻中有提到在東亞地 區鰻魚的棲地減少了 75%以上)、氣候變遷與過漁等常見的理由,這些都是導致 鰻魚數量大幅下降的重要因素,因此鰻魚的管理以及復育是相當重要的問題,每 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保育措施,利用水產養殖繁殖鰻苗、鰻苗的的放流計畫、限制 捕鰻的季節、劃設鰻魚保護區等等,都是希望能讓鰻魚數量回歸的計畫。
演講中出乎我意料且讓人興奮的是在日本的實驗室中已經能完成鰻魚整個 生命週期循環,並且繁殖得到第二代!有了這項技術,鰻魚的人工繁殖便不再是 空想,也對鰻魚業帶來很大的希望,畢竟現在的鰻苗皆為野生捕撈,數量與價格 常波動不定,能夠獲得穩定的鰻苗才是他們經濟來源的第一步,因此我覺得這真 是跨出復育的很大一步。

最後一天我們與學者們一同前往了台江國家公園,先在七股瀉湖的簡報館看 了簡介影片,介紹潟湖的生態,紅樹林與水筆仔等植物、最有代表濕地的彈塗魚 和招潮蟹、許多的留鳥跟候鳥等等,也介紹到了當地的一些的漁業,而解說員也 不遺餘力用英文與大家賣力地介紹這塊寶地,看完了介紹的影片後該是親身體驗 這天造之美景的時候了,前往小碼頭上了船,導覽員將她豐富的知識不私藏地與 大家分享,一駛出小碼頭馬上就可以看到架網子的木樁整齊的排界在兩旁,鷺鷥
就靜靜的停在木樁上打盹,絲毫不受我們干擾,船邊偶爾有竹筏載著滿船的蚵從 旁邊經過,這種愜意的感覺讓人感到很舒服。
導覽員不只是介紹這些動植物與漁具,還能讓我們親身體驗,第一個小站便 是「扳罾」,連我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捕魚的工具,先透過餵食來吸引魚群,然 後網子是經在水底下的,透過槓桿原理只需要一個人便可以收網,是個很特別的 漁具。第二的體驗的是上蚵棚拉蚵串,一串蚵看起來還好但實際上其實不輕,且 蚵殼很容易刮傷人,養蚵人家的迅速收蚵手法我現在是真心佩服阿!另外船家也 示範了灑網技巧,將網子灑的是又開又圓,真的是熟能生巧,雖然只意思意思捕 到一條小魚,但也讓大家很盡興。
在體驗漁具的途中,我們抵達了台灣最西邊的沙洲「網仔寮汕」,一上岸就 看到正在曬的一整排的虱目魚,再深入走進去,是一片很美的防風林,因為人為 干擾少,整個防風林有點像是原始森林的風貌,沒有特意撿拾掉落的樹枝或是清 掃落葉,在經過這片防風林後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美麗的沙灘!雖然因為颱風剛過 的影響導致沙灘上有被沖上岸的垃圾,但那種一望無際的廣闊視野讓人真是心曠 神怡,大家不停地用鏡頭記錄下這一刻。
遊玩夠了潟湖後,上岸迎接我們的是撲鼻而來的香味,是體驗在地美食最佳 的方法,碳烤蚵仔!對於台灣人的我們或許很普遍,但對於歐美國家的人我不知 道是否有讓他們體驗到台灣的特色,畢竟這是台灣西南沿海一帶連本地人都愛的 一道特色料理阿,不只是有新鮮的蚵可以品嘗,還加碼了蝦子與虱目魚,跟我們 同桌的學者吃得很開心,後面日本的學者也是興致很高,我想這個行程必定讓大 家都很愉快!

結束了上午的行程,下午是參觀台南的古蹟,第一站去了安平樹屋,這種大 自然的巧斧神工令誰看了都會不禁讚嘆,榕樹在華人的世界裡本來就是帶有靈性 的植物,在與房屋融為一體後,不只是神秘感增加許多,也讓我覺得更加雄偉, 學者們接觸到這些富有台灣特色的事物時,總是各個精神奕奕,而逛完了樹屋接 著是去安平古堡周邊的古蹟,這更是讓大家不斷的討論著,台南市座美食之城同 時也是古蹟之城,來到這裡能夠很好的了解台灣許多名俗文化,此次三天的行程
除了吸收許多保育知識,或許大家也都帶了滿滿的台灣回憶,分享是沒有國際之 分的!除了鰻魚的保育與管理,我也希望各國的學者們能將台灣的美景與風情帶 往全世界,讓大家了解台灣的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