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2014

海資所蔡政家校外教學心得

2014 09 23 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暨APEC參訪

第一天:
基隆中餐(高雄金聖春海產店) →高雄海洋局圍網公會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民宿

為參加2014 APEC,海資所並隨行參訪相關研究單位,於第一天早上驅車前往高雄,因路程遙遠,至高雄已接近中午,並先到旗津中洲渡船碼頭之金聖春海產用餐(1),用餐結束即出發至位在前鎮漁港的高雄市海洋局圍網公會拜訪(2),拜訪過程分成聽取簡報及到漁業文化館參觀(3),在理事長準備簡報時,海資所學生先到漁業文化館參觀,參觀前在影音視收看中信造船拍攝的海洋漁業作業過程影片,影片裏頭包含了圍網、魷釣及秋刀魚漁業等(4),影片結束,即由專人帶領下共同為海資所學生,共同說明鮪魚文化館(5)及魷魚文化館的作業模型與圖片認識,參訪過程,筆者確實增加了對圍網作業的過程的知識,及更充分了解到魷釣與鮪於經濟產業的價值和加工過程,雖過程中有看到海鳥混獲圖示(6),卻沒聽到館方人員位同學講解,感到有點可惜,文化館結束,即到圍網公會簡報室聽取理事長簡報。



文化館參觀後,即開始聽取圍網公會理事長的簡報,會中摘要是臺灣漁業發展開始於日治時間,從早期的小型的木殼船到玻璃纖維漁船最後到2000噸型大型鋼船,因漁業發展早,臺灣漁業在1985年足跡踏遍南中國海、印度一直到大西洋。1982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發佈,許多國家開始正視200海浬經濟海域,因而開始漸漸影響臺灣在世界漁業的發展,但危機也是轉機,臺灣開始彼此和許多島國共同合作,形成另類漁業外交實務,臺灣全盛時期擁有83個海外基地和27個漁業往來國家。漁業上,鮪延繩釣是臺灣重要的遠洋漁業發展,2000年後臺灣鮪延繩釣漁業世界第一,目前鮪延繩釣分布位置比例是(印度洋2、太平洋1、大西洋1),船隻比例越密集,補給基地越多,因多數遠洋漁船須考慮補給方便性,所以喜歡多偏重集中在印度洋,遠洋漁業上,漁獲為鰹魚最多,2~3成為黃鰭鮪與黑鮪魚,多數也有專門補長鰭鮪魚(海底雞)的漁船,而鮪延繩釣釣獲約在千分之3  指鮪魚 1000個鉤子約可釣03~5隻的鮪魚,最後提到日本築地漁市場卸貨的情景及臺灣在各鮪類委員會的組織概況。
圍網公會結束後,下站前往位在興達港的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7)參觀,在到達之前也是先前往簡報室,聽取研究中心大概目前所進行的研究(8),以及聽取目前海研5號所踏遍臺灣的軌跡,會中遺憾是海研5號參訪當天已不再港內,沒榮幸登上海研5號參觀,接著前往實驗室餐觀禮踐約簡介了RAV無人載具、岩心分析機、海底地震儀和溫鹽深儀等,期中岩心分析機與RAV無人載具較受筆者感興趣,岩心分析機(9)故名思議就是,每次海研5號出航,會抽取一段海底地質的石心,再帶回來透過機器分析了解地底的底質,另外RAV(10)雖無國外先進至可人員一起進入RAV,但透過實際參觀,也深刻了解目前RAV的造價及需求性。
第二天:臺南成功大學APEC
今年APEC在成功大學舉辦(11),聽取議題為筆者最感興趣的話題,每個人都知道冬天在宜蘭蘇澳海邊,就會看到許多簡易帳篷,晚上海邊出現許多小型燈光,許多人無不是為黑金而冒著冷冽寒風與危險,下海撈捕鰻苗,然而,鰻魚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積極想了解其變性的發展過程以及如何繁殖,透過這次研討會,除對鰻魚變性上的角度觀察外,也能充分了解鰻魚的概況與保育措施,期望未來能對其他人進行教育,為鰻魚保育盡一份綿薄之力。

會議中,講者簡報多開始以自己國家鰻魚美食為開頭,日本講者更特別提到,鰻魚在日本一首為詩裡右歌的詩中講述到鰻魚,就連處理鰻魚的刀子,也是講究(13),可見鰻魚對日本的依賴性,另外也說明了鰻苗的捕撈過程,會議中也說明到鰻魚產地分布在歐洲、亞州、斯里蘭卡與北美洲一帶,臺灣主要的野生鰻魚,有鱸鰻和日本鰻,其中最具經濟價值,也是沿海居民主要捕撈的,是日本鰻(俗稱白鰻)(1)。牠是一種降海洄游魚類,成熟的鰻魚生活在淡水中,產卵時會降海回到遙遠的出生地,距離台灣3000公里外(14)
1鰻魚分類
食用鰻魚等級
魚種
口感與價格
第一級
日本鰻、歐洲鰻
日本鰻價格最高,含脂肪量25-30%,口感最佳,歐鰻價格約日本鰻8成。
第二級
美洲鰻、雙色鰻
含脂肪量小於20%,一級鰻之替代品,價格約日本鰻5成。
第三級
鱸鰻
含脂肪量約14-15%,主要為華人市場,料理與藥燉為主,肉質較無彈性。

會裡臺灣大學漁業科學系教授韓玉山學者提及野生鰻魚數量自2000年以前及大量減少,在過去的10年前相比,鰻魚產量已不如以往,還提及目前鰻魚產量稀少原因,包括幾項原因,1.在過去數10年,亞洲的經濟快速發展,人類的快速發展,為河水帶來了大量汙染,影響了鰻魚棲息地的發展,在過去鰻魚的數量已經驟減了75% 2.在過去數10年裡,人類過漁的現象,尤其是漁船捕撈對鰻苗資源的影響最大。大部分的鰻苗,還沒機會上岸,就已經被外海一排排漁船搜括一空,還有人類無限度的開發,更使得日本鰻魚消失了70% 3.全球氣候變遷帶來了極端氣候,連帶影響生態,鰻魚的倖存比例也降的許多。為了保育稀有的鰻魚資源,韓學者更提出復育資源可計畫,將採用,1.每年向漁民收購一定數量的鰻苗,選定好的河川予以回放,2. 希望政府能繼續推廣河川禁止捕撈8公分以上的鰻魚,3.人類為了飲用水,而興建了大量的攔砂壩,攔沙壩又影響了鰻魚洄游,希望可以鼓勵建立魚梯。最後筆者根據學者名字也搜尋到,鰻苗無法商業化的原因,2003年,日本研究單位第一次成功繁殖出鰻魚苗,但一尾鰻苗的人工繁殖成本,高達台幣33萬,無法量產。

鰻魚的生態還有至今還有許多問題還沒得以解答,加上日本也在20032月,已經將日本鰻列入「瀕臨滅絕物種」的紅色名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也考慮將日本鰻列入瀕危物種。鰻魚對許多國家而言有想當大的依賴,也希望後代子孫能保護好河川,為未來人類繼續解開不解的難題。

:日本鰻魚人工繁殖概述
    日本早在在2003年完成世界首度將鰻魚從卵培養到鰻線,2010年日本水產綜合研究中心在人工受精所孵化的鰻魚體內取出精子與卵子,並成功進行人工孵化。後來在馬里亞納群島外海採到天然日本鰻卵。目前人工繁殖由東京大學等單位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開始培育,目前數量培育的鰻苗卻每年僅數百尾左右。目前鰻苗養殖困難地方,換句話說需要大量繁殖的話,就是必須要讓幼苗攝食浮游的餌料

第三天:成功大學→台江國家公園→七股溼地→安平樹屋
今天會議安排行程即是參訪,為配合這次會議主題濕地保育,一早即前往台江國家公園聽取影片簡介,讓學者及筆者們共同瞭解,台江國家公園的發展歷史及認識公園內的濕地生態環境保護部分,隨後啟程到達龍海潟湖觀光船(15),讓大夥藉著觀光船,到七股潟湖更了解當地生態(16),過程中,透過人員解說了解整體濕地所孕育出的資源,整體遊湖過程包含了解說、上沙洲、運用四角網及親自體驗蚵的養殖,最可惜的部分在於,筆者觀察整體環境,保存大致良好,但感覺而言,生態方面已不如以往,透過實際與龍海觀光船解說員請示,彼此以螃蟹不得低於八公分的法規為例,了解要提倡給漁民保育的觀念,善待加強,另外,再看到臺灣的重大建設,西濱快速道路橫跨濕地,更有感而發,筆者也不禁想,未來人口快速發展下,如何在重大建設之間與生態上的有所拿捏,是筆者至今思考的問題,但在現行上,筆者也贊同今年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地景與環境規劃系的蘭迪赫斯特(Randolph Hester)參訪茄萣溼地提到,建議劃設為國家公園或風景區,國家公園雖規範嚴格,但以國際眼光來看,規範越嚴格的保護區,越具有吸引力,但保護嚴格這名詞,普遍對漁民來說,翻譯成藥段他們生計的意思,這樣的差別是在於保育觀念未加強,還是教育訓練還沒到達一種程度,目前還善待解答。
本次心得
1.     對於所上安排兩位外國學者共同參訪,透過彼此聊天交流,更讓本班這次對於英文會話練習,更凸顯來的熱絡,根據這次觀察,在英文上最大斬獲就是。自己更願意開口講英文,但也深刻體認到,單字的認知數量的重要性。

2.     APEC雖是每屆舉辦,但透過實地撰寫報告,筆者除了對自己研究的題目外,更深刻的接觸到不同的事物,而願意花時間了解他,未來也期望學弟妹們也能勇於去追尋一些新的知識,而非只注重在自己所認知的專業上。


3.     本班級經過這次的班遊,大家彼此增加了很多的合作空間,也讓許多同學更認識彼此,並就未來研究道路上,分享了一些過來人的經驗,筆者期望有機會的話,能再一起進行這樣的班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